博客年龄:17年1个月
访问:?
文章:125篇

个人描述

职业:正在寻找 属相:马 位置:中国北京顺义《人在旅途》踏破千山程万里 回望旧影已无踪 青山雄姿碧云远 万步脚印为等闲 阅尽万千心缘苦 笑歌欢语也无心 本博客的内容皆为原创

《求佛不如求已——决不迷信》

2012-11-26 10:27 阅读(?)评论(0)

《求佛不如求已——决不迷信》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从顺义回张镇,突然有一个烦恼现前,是生活上的烦恼,越想越烦。那些烦恼在公交车上根本就无法解决,可我总放不下。这时正好有一个老大爷带着两个孙女上车,他们坐下之后,买了一张票。售票员要他们在买两张孩子的票,那大爷就是不买,还说在某某地方已经花不少钱了。于是越吵越烈,听得我本来就很烦的心更加的烦。事实上那俩个孩子应该是超过一米了,买票也是应该的,而且两个孩子还占了两个座位。

  当时就想说说那老大爷:心想这么大岁数的人怎么还耍赖呢?在别处花多少钱跟买票有什么关系?可当我正想要说时,看到两个孩子的眼睛那么的浓黑清澈、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天真无邪,我那颗烦恼的心一下子放下了。必竟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两朵花摆在我面前怎能让她们轻易凋零?她们是祖国的未来,不可以在她们幼小的心灵种下过多的责备,必竟售票员也一直在责备。

  这可怎么办?我即不能帮售票员也不能对老大爷的行为熟视无睹。如果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得用智慧解决。我默念了三声阿弥陀佛就入定了,三声之后已经没有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了。外面的声音听的清清楚楚,而我的心里已经没有售票员做事正常负责的善和老大爷不愿给钱的恶了。两个人一直在吵,吵的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高。吵的整个车的人都在看两人。而我在定中发现最后的结果已经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了,那个售票员情绪已经有点失控了。在她即将失控的一刹那我猛然站起身对售票员微笑着说了一句话:我该下车了。那个售票员一听这句话和看到我微笑的脸庞,愣了一下神,啊、啊两声之后,本来剑拔弩张的脸一下子就变得温和起来。而我一直在微笑着看她,她脸色一好起来我就不在看她了,这时她语气缓和的向那老大爷责备了几句就不说话了。正好汽车到站,我下车。

  下车之后我所有的烦恼一扫而光,所以当自己有烦恼有些烦恼又注定当时无法解决,最好的办法是布施。就是自己有烦恼时慈悲别的众生,帮别人解决问题。在这之中就会忘掉我,我已经不存在了,别人的一切即是我的一切——无我。

  这次经历在佛法的修行上称做无畏布施。售票员的行为和老大爷的行为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禅宗六祖慧能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法会:当时有两个和尚看到有幡被风吹的在飘扬,一个说是风在动,一个说是嶓在动。两个和尚为此争执不下,这时慧能看到说不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而是仁者心动。在这次经历中我自己对老大爷的恶行有了嗔心,我当时认为老大爷是恶的售票员是善的,起了分别,我这样一分别善恶即是仁者心动,所以风和幡代表的是善恶。当善恶都放下心就不分别了,心就入定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禅定。

  也可以这样理解,当我心中有嗔心执着于老大爷的恶和售票员的善时,这时我没有智慧,不能圆满解决问题。——见山是山。当我念了三句阿弥陀佛入定,不在执着于他们两方的善恶,而只是在那里心不动耳根听到两方的吵嘴时,这时我已经有了智慧,心中没有善恶——见山不是山。当我猛然站起身微笑着说了一句:“我该下车了”。那是智慧的起用,心中没有了善恶空无一物,两人还是原来的两人,即是放下了我执。——见山还是山。

  当我下车之后,不在想那些烦恼的妄想时,即是妄想入灭。所谓佛就是放下了执着分别与妄想的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有了嗔心,就有嗔心没有的时候,所以嗔心有生灭。当嗔心没有也没有生嗔心的那个心时即是寂灭为乐,也就是禅定。贪心和痴心也是如此。也可以称做涅槃,涅槃就是把你的贪、嗔、痴和能起贪嗔痴的那个心忘掉——能所两忘。见到你的本来面目——般若智慧。涅槃可不是死,大家不要搞错,只是起了个名叫做涅槃,和禅定是一回事。所以禅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吃穿住行都是禅。就看你能不能放下贪嗔痴,和放下想放下贪嗔痴的那一念。

  所以佛法的修行目的决不是让你当一个善人,也不是让你当一个恶人,而是让你当一个觉悟的人、解脱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我当个善人,慈悲那个售票员对那个老大爷多多责备,再加上一个售票员的怒吼那两个小女孩一定会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好人往往没有好报,就是做事太过绝对,不能照顾到全局。就像金庸老师写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灭绝师太,善的就是善的恶的就是恶的,凡是恶的我都要赶尽杀绝,如果那样做岂不是自找麻烦?那个老大爷也可以认为没有做绝对的恶,他是一时糊涂。那个售票员见到了糊涂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所以真正的慈悲是和智慧在一起的,没有智慧过份感情化的慈悲只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顺便提一下为什么我念了三句阿弥陀佛就不念了,这在《金刚经》上说的很明白: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次经历中阿弥陀佛是法,我最后舍弃阿弥陀佛四个字不念入定了才是真佛法——法尚应舍。我的那些烦恼和嗔心即是非法,非法也得舍。所以佛法决不是表面的念经、念佛、念咒、烧香磕头等等,真正运用佛法化解危机时决不是求佛来解决,而是自己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用禅定来显现,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阿弥陀佛是让自己入禅定见到般若智慧的工具,见到了自己做主。也就是《金刚经》上的比喻:筏是古代过河用的交通工具,如竹筏。当你过河时,竹筏是有用的。当你过了河,不需要竹筏了就没有必要在留恋了。竹筏比喻阿弥陀佛,过河前在此岸自己是凡夫,过河中阿弥陀佛声声是正在修练入定,过河后到达彼岸阿弥陀佛已无那你就是佛了。三个阶段: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最后达到佛的境界:不生不灭,不生法相,不生非法相,一切放下,本来无一物。

  当然我得声明一下,本人并不是佛教徒,但为了证明佛法的真伪确实做了很多跟佛法有关的事,从26岁那年在顺义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金刚经》开始,书上说抄写、读诵和为人解说这三件事我做了七年。直到今年大约6月份突然想了解一下念阿弥陀佛会怎么样,于是我就念了两个月,也就是只要有机会我做事不需要思考时我就念,具体念的方法以后在说。

  所以直到现在我自己也没有师傅,大部分佛法的道理都是从《金刚经》里悟出来的。当然谁要想当我师傅,我也不想认任何人为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说的好: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即然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是佛,那我就以一切众生为师。就像这次经历我以售票员的善和老大爷的恶为师,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而我实在是一个凡夫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不是其中一个是我老师,而是他们两个都是我的老师,善师告诉你要尊记守法,恶师告诉你不尊记守法就要挨骂、就要要遭人白眼,而我只要做到观察入微就行了。我们看中国道家的太极图,有阴阳二象,阴阳代表的就是这次经历的善恶,我一入定心在没有了善恶的分别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能生太极的那个。能生太极的那个佛家称做佛即万法皆空,道家称做道即道法自然,儒家称做仁即仁者无敌。所以释道儒的本体是一回事,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但三家修行结果最彻底的是佛家,所以我给想修行的人的建议是修佛,而修佛里最省事最殊胜的是念阿弥陀佛,不用怀疑。

  当然如果只想修禅法的也没有问题,普天之下万事万物各有各的缘法,只要能入定修哪一个都不重要,所以师傅带徒弟一定要恒顺徒弟的根性,这样才是好师傅。教育也如此,我们今天的教育之所以这么费劲,不是老师智力不够,他们都能写出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但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心没有定力,好的方法不能在合适的时机应用。用句俗话说:钱没有花在刀刃上。心全放在如何升职,如何赚钱上了。这样心越来越散乱,哪里还能有定力!这样还能教出好学生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这样老师也苦,学生也苦。咳,不说了。

  在我的修行法中,家中一个佛像不供,只是不断的断恶修善,不断的参悟也。那些佛像都是泥、金、银、铁等做的,它们遇到水火自己都保不住,难道还能保你吗?不要迷信,我也只是偶尔到寺庙旅游时才会偶尔磕几个头而已,不求它,求自己的般若智慧,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修行七年多来我也只是去过三次北京的佛教胜地八大处,第一次一个头没磕,不管见到什么佛像心中默念一句那个佛像的名称完事。第二次是带着我的女朋友去的,她是个佛教徒,但不懂佛法的真正义理。为了让她明白,她磕我也磕、她烧香我也烧香——恒顺众生,在其中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她讲经说法,让她对佛法的知见有一定的进益。第三次是我一个人去的,因为有一个地方在前两次都没有去到,我去看了一下。磕头时什么高官厚禄、妻子儿女等等统统不求。那些世间的高官厚禄、妻子儿女佛经上早就告诉你是你前世修来的,不是磕几个头就会有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要想得到快快去修也。

  磕头时万念放下,一念不生,什么也不求,磕完三个完事站起尽快离开那里,因为还有别人要磕,不要执着,不要留恋,这就是做功德呀。保佑你的是你自己的般若智慧,那些智慧的显现用念经、念佛、念咒、烧香磕头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如果你执着于这些不会对你的修行有任何好处。那些方法都是帮你入定的,入定才是佛法的真正目的,一入定立即放下念经、念佛、念咒烧香磕头之相,该放下时就得放下。我念佛时谁是我,念过佛后我是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哪里来的我?

  现在我可以告诉各位朋友,我在七年当中的禅定经验,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我自己现在是禅净双修,佛法不是文学,念阿弥陀佛确实能够帮助入禅定。所以念阿弥陀佛跟修禅定是一回事——正所谓八万四千法门让给别人参,一句阿弥陀佛即是禅定也。

  当然到现在我也没有归依,也不想归依,因为我的心还不能24小时都在定中,还不够资格,如果24小时都能入定那至少是个罗汉了。这次经历是定了,但也不是每次念阿弥陀佛都能定下来,很多时候我自己还是以禅宗的方法入定,一入定般若智慧就现前:如有博友感兴趣,可以看看我三十岁那一年的经历,那些方法都不是念阿弥陀佛,而是放下身心的一切自然而然就入定了。正所谓智慧是从定中来,而定是从戒中来,而我在这次经历中戒了对别人的善恶分别了。

下面的博客地址是我三十岁那一年不念阿弥陀佛也入定和与佛法有关的文字和经历:

 

我是谁?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49221533.html

平等待人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53117993.html

贪?嗔?痴?——炼心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65942259.html

自然之声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48657618.html

星吻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48245323.html

无尘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47860884.html

没有道理和有道理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entry/#entry

无心旅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46119304.html

人要善待动物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42672384.html

隐居是怎么回事?——人伦之道http://diwaishengming.blog.sohu.com/244501930.html

最后写首禅诗:

《现实》

经受苦难的人

并不代表经历苦难

当一个苦难来临

已经注定它的毁灭

 

想喝水的人

并不代表一直口渴

当水在口中时

已经注定不在口渴

有时人说话很矛盾

其实并不是刻意

只是世界的起始

并非逻辑

 

生活在世界上的人

谁没有过言不尽意

谁没有过事与愿违

可怜的大脑

可怜的嘴巴

可怜的心胸

可怜人办可怜事

可怜事折磨可怜人

 

——谁不可怜?

放下吧,放下吧,

——我不放下还要等谁放下?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是谁?

我念佛时谁是我,念过佛后我是谁?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最后修改于 2020-03-31 20:58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